最惊艳的诗词,其实我一看到这个题目,我的脑子中就想到了那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没有特别的思考,真的就是脑子中蹦出这么一句诗词。其实我认真的想过,为什么这一句诗会在我的脑子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不知道其他阶层的人群对于这句诗是什么感觉。但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这一句诗好像一句吹牛逼的话,有点像现代的一句话:老子天下第一,为什么没人看得起我。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这么有名呢?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这句诗出自《登幽州台歌》,作者是陈子昂,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此人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有些事得了武则天的赞赏,但也有好多地方不得武则天的中意,导致仕途不顺。但是仕途一直不顺,正所谓天下不幸诗家幸,陈子昂创作出了数目不少的有名诗篇,其中较为有名的是《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再来说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他这时候的形象就像一个现代人生意失败了,站在天台上,不是呐喊,也不是哭泣,而是看着远方,来了一句:我要让这世界在我脚下颤抖。其实有这么一点意思。但人家是文人啊,肯定不能这么说,所以来了这么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所以说呀,我们现在玩的,都是人老祖宗玩剩下的。
最后,附上《登幽州台歌》的全篇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失色。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首词也是其极为重要的一篇。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这首词就是在密州创作完成的。在这之前,苏轼一直在杭州任上三年,对杭州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仕途抱负。在任杭州通判时,其政治理想尚未破灭,希望有朝一日政治格局有所改变,然而最终等来的是李师中被贬,鉴于政治形势的严峻令苏轼不得不令做打算,向皇帝申请调任密州。
密州毕竟不是杭州,对杭州的思念一直伴随着苏轼。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喝的大醉,写下这首词,也思念着自己的弟弟。上阙把酒问月,徘徊矛盾,当时已经六七年未和弟弟见面,内心充满了孤独寂寞,大醉后令他向远离伤心的尘世飞向月宫,以此逃避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想到自己做地方官也可以为朝廷效力,百姓造福,突然想通后翩翩起舞,内心忧郁一去不回。下阙难眠思念弟弟,哲理思考。由开始的抱怨月亮让自己失眠到感悟人生。自古就没有完美的人生境遇。生活我们大都和苏轼一样,经历这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人生不如事十之八九,更多的需要一种豁达。
中秋佳节历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生活的不如意,让我们更加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圆月,故乡的山山水水。这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情感依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