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①中:指人内在的性尚未表现为外在的情的自然状态,因而没有任何偏颇的倾向。②中(zhòng):符合。
译文
喜怒哀乐等人的表情在未表现出来之前,就是“中”。人内在的不偏不倚的自然之“性”表现出来了,就是喜、怒、哀、乐等外在的人之“情”了;它们表现出来且都能符合常理,就是“和”。本性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情理是贯通天下的大道。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在其位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
《中庸》中和本性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