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2、此夜曲中闻杨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唐·岑参《逢入京使》
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现代人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发扬下去。
第一,在现代教育各个阶段的必修课中都加入古典诗词相关内容,在各年龄团体中举办诗词大赛,提高人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第二,古典诗词之所以吸引人,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语言美。因此,为了把它传承下去,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它。
例如,在演讲中引用诗词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在文章中引用诗词会增加内容的丰富性。
第三,古典诗词中描绘了中国壮丽的山河美景,而现代人可以通过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的后代都可以看到古人描述的优美景色。
第三,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守信、互帮互助,做到了这些,就能体会到古典诗词里面展现出来的亲情、友情、爱国之情等等,从而更有利于把古典诗词文化传承下去。
唐朝自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从军边塞成为一时“时尚”,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在边地用武觅侯,成为许多人的理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更是许多文人的真是写照,王昌龄便是其中之一。
王昌龄善写七言绝句,更善写边塞诗歌,他的很多作品,都写得深入人心,比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当真是罕见的绝佳之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句。以边塞诗闻名的王昌龄,却写过一首让人印象深刻的“闺怨诗”,从妇人的视角,将闺怨写出了新高度,这便是他的千古绝唱《闺怨》。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小注:“不知”一作“不曾”。
诗人开头便一反常态,说“闺中***不知愁”,这就有些奇怪,既然题目叫《闺怨》,为何闺中的***却不知道“愁”为何物呢?其实诗人这样写,只不过是反其道而行,这位***之所以不知愁,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正当青春年少,还不能深刻体会愁为何物;二是生活优裕,少有生活的辛酸。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追赶当时的风尚,将丈夫赶出家门,放心他去边塞立功封侯。
一个人千变万变唯有性格难以改变。写诗也是。
喜欢写什么样的诗改不了。比如王昌龄。他喜欢写边塞诗。
什么是边塞诗?主要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的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写得很好。他耳熟能详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还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边塞诗,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有景有情,时而感叹,时而壮志凌云,读了很令人深思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