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思是,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
这是作者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句话出自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原词内容: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这首词,上阙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阕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今宵酒醒何处”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秋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是:“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问题:如何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有著书人评: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便凸显了柳词的高度,岂是苏轼能望其项背
这两句出自于柳永最著名的一首词《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最被人注意的就是题主说的这两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关的故事也有不少。
在宋朝有一个和尚,叫做法明。平生最喜欢唱柳永词。作为一个出家人,这个爱好不同寻常。毕竟,流连于烟花柳巷中的柳永其名声还是有些争议的,因此,大家认为这个和尚疯疯癫癫,是出家人里的另类。
邢州***寺僧法明,落魄不检,嗜酒好博,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由是乡人莫不侮之,或有召斋者,则不赴,有召饮者则欣然而从。酒酣,乃讴柳词数阕而后已。日以为常,如是者十余年,里巷小儿,皆目为风和尚。(宋朝江少虞《事实类苑》)
这个和尚某日告诉其他僧人,第二天我就去世了,其他人认为疯和尚开玩笑。没想到第二天,这个疯和尚真得“跏趺而逝,” 临逝之前,口中念了一个偈语:
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个故事出自宋朝江少虞《事实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