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清】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技花样画罗裙西江月 桂子
桂子年年金粟,覆压万卷书屋。何来蝶侣伴香逐?我亦弦歌自舞。
一曲凄凉风有,百般缱绻情无。嫦娥应笑我孤独,寒月流霜簌簌。
这首词用的就是新韵。
其实只要平仄和谐,新韵照样能填词作诗。
莫说作出好诗篇,真正的佳篇又有几人能看懂?别的什么都可以装,唯独文事装不了。高水平的文事都是奇才、天才玩出来的,试问世上哪来的这么多奇才和天才呀?又有几个人敢自认为自己是奇才或天才?所以后面的话……大家都懂的。
有肯定是有,但现在诗词不是文化主流,就算有也只有小范围流传而已。
从问题描述看,依旧是新韵和平水韵之争。其实根本没必要争,讲道理嘛……
研究古诗词,当然要用包括平水韵在内的各种韵书。如果自己的方言接近平水韵,写诗自然可以用平水韵啊。如果是说普通话的,或者方言不接近平水韵,自然就可以用新韵了。
韵是为诗服务的!
所以任何排斥符合主流发音之韵的,都是诗词界的罪人。因为只有符合发音的韵,才能让人在创作时,写的顺心,读着顺嘴,听着顺耳。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诗。
你问这个问题的起因,也许是你想学诗词但不懂平水韵吧。我的答案是:新韵你可以放心使用。新韵和平水韵并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当前诗界也***用的“双轨并行”制。但不懂平水韵的作者作品质量一般都不高。所以不要想着绕过学习平水韵和诗词理论。
你的问题“有没有用新韵写的诗词”,我的回答是:有。我曾拜师于现在的湖北省散曲学会副会长新洲教育局画家施幸荣(嫣墨)女士门下,师父的作品常有用新韵写成的,在当代已属高水平诗人,她的散曲在湖北一带非常有代表性,散曲和诗词都是相通的,你可以在网上看一下。
下面图片里的作品是截取的她最近发在QQ空间的一篇的部分。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按】中国古典诗词,说白了主要是特指唐代近体诗和唐宋词。要知道为什么诗词不能用《中华新韵》的问题在哪儿吗?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是用来干嘛的?不弄清楚这个问题,光纠结是没有用的,就是甩碟子砸碗也白搭。古人作诗填词大都为曲谱填词,那个词句与平仄有关,平仄与字声音调有关,(字声与乐谱标号不符,歌星是不唱的)《中华新韵》是北京话,与那时的读音变化太大,如果管了押韵,它又管不了句子中声调,怎么办?如果硬性用上了,从字面上看,词是好词,读得让人***澎湃,但那个乐调呢?不管了?不管就是跑调了!如此,现代诗歌用《中华新韵》不管是押韵,还是句子中的字声与音调一致,至于这个词用在唱歌上是否谐音?因为现在演唱是硬唱上去的。总之,在这一块可以说丢了许多精微的东西了。《中华新韵》适合现代诗歌,《平水韵》适合古典诗词。前者是为了与时俱进发展文化,后者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具体地说,《平水䪨》适合古典诗词,也符合现代诗歌押韵,但《中华新韵》只适合现代诗歌及戏曲唱词等体裁的押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里只是负责地说,与态度无关,与诗词的技术有关,这不是偏见!
到底区别在哪呢?这个前面之前回答说过Z次了,上面也简略的做了些说明。如果有耐心,如果真的想弄清楚,不妨参读链接词条会得到一定的答案:三上词话_百度百科
如果这个问题能随随便便的解决,《三上词话》用20年“路上、腿上、枕上”时间,克服不可想象的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到底是为了什么?
1.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2.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3.
老人往年五十一,贺客满门诗满帙。老人今年五十七,复向园公索老笔。——张萱《为韩绪仲太史题半百春光册赠人》
4.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杜甫《立秋后题》
5.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白居易 《三月三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