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背景

tamoadmin 诗词鉴赏 2024-04-05 14 0

李白《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1.李白的个人经历

渡荆门送别诗人李白背景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从小就生活在四川,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5]()][[10]()][[12]()][[21]()]。

2.荆门的历史地理

荆门山,又称郢门山,位于今湖北省宜昌***江南岸,西起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柳林村,东抵宜都市红花套镇渔洋溪村,海拔139.2米。山上并列有十二座椭圆形山峰,合称“荆门十二碚”。荆门山一带很早就有人类活动,距今约6500年的城背溪文化遗址就位于山下的红花套镇吴家岗村,是迄今发现的湖北省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荆门山的地形十分险要,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大小战争百余次,秦楚荆门之战、公孙述浮桥拒汉兵、陆逊火烧连营的夷陵之战、梁陈安市城之战等著名战事都发生在这里[[4]()][[6]()][[10]()]。

3.诗中的情感表达

在这首诗中,李白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他通过描绘长江两岸的景色,展现了自己壮志豪情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思乡之情。例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其中“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之水的怜爱和感激之情[[6]()][[10]()][[12]()][[21]()]。

综上所述,《渡荆门送别》不仅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一次重要旅程的记录,也是他对故乡深情告别的作品。它展现了李白的才华和个性,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