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创作背景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他在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时创作了这首著名的怀古散曲[[1]()][[2]()][[5]()][[6]()][[8]()]。
1.个人经历与情感张养浩是一位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的官员。他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在任职期间,他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特别是在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地区发生大旱灾,饥民们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工作。在前往灾区的过程中,他亲自经历了人民的苦难,感到无比的感慨和愤怒,这些复杂的情感最终化作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散曲[[1]()][[2]()][[5]()][[6]()][[8]()]。
2.社会背景与历史反思在元代,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但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状导致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因此,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在创作怀古作品时,往往会深刻地反映出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如感伤古王朝之覆、感叹古今之巨变等。而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则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见解,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1]()][[2]()][[5]()][[6]()][[8]()]。
3.散曲内容与结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由三层内容构成。第一层(头三句)描绘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地理形势;第二层(四一七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最后一层(结句)则是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提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著名观点。全曲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对历史的怀想以及对现实的思考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强烈的历史沧桑感和时代感[[7]()][[8]()]。
综上所述,《山坡羊·潼关怀古》不仅是张养浩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社会、历史和人民疾苦的深度关注和深刻反思。这首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元曲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