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男子服饰特点
唐朝男子的服饰主要可以分为礼服和便服两大类[[2]()]。
唐朝的礼服制度受到了隋炀帝的影响,他在大业六年(610)后首次在常服中划分等级,规定官员五品以上穿紫袍、六品以下穿绯或绿袍、胥吏穿青袍、庶民穿白袍、屠夫商人穿黑袍、士卒穿黄袍。不过,这里的“按品级”指的是散官品级,即隋唐时期的常服均以散官官品为准[[2]()]。例如,白居易虽然是从五品下的江州司马,但根据散官将仕郎的官品从九品下,他应该穿青衫,这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诗句的由来[[2]()]。
唐朝男子的便服主要是幞头袍衫,这种服饰在唐代非常流行。幞头是一种用黑色纱罗制成的软胎帽,相传始于北齐,至唐始称幞头。初以纱罗为之,至唐代,因其软而不挺,乃用桐木片、藤草、皮革等在幞头内衬以巾子(一种薄而硬的帽子坯架),保证裹出固定的幞头外形[[6]()]。而袍衫则是圆领窄袖的形式,便于活动,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7]()]。
唐朝男子的服饰配饰包括鱼袋。鱼袋是用来装鱼符的,鱼符是刻有官员职务的***明书,要随身佩带。最初只发给职事官,退休后要交回。到武则天时期,因玄武与“武”姓相合,遂改佩鱼为佩龟,并初次规定龟袋按品级不同,分别用金、银、铜饰。到中宗时恢复佩鱼及鱼袋,并与滥授官职同步,开始让散官佩鱼。到玄宗***九年(721),再规定一切检校、试、判、内供奉官均可佩鱼袋,官员退休后也不交回。从此以后,鱼袋就成为常服中绯紫服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凡是赏赐绯紫服同时也要赏鱼袋,二者连在一起,称章服[[2]()]。
唐朝男子的服饰色彩和配饰的材料都与他们的官职有关。例如,三品以上官位的服饰均用紫色;五品以上的官服颜色为绯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官服;八品、九品则为青色的官服。此外,庶民男子以通服软脚幞头为主[[4]()]。在质地方面,唐朝男子的服饰通常***用丝绸、棉布、葛、麻、毛等材料,其中丝绸最为常用[[5]()]。
综上所述,唐朝男子的服饰特点是多元化、等级分明,并且在色彩和材质上都体现了丰富的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