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垓下之战的全文详细记述了项羽和刘邦间的决战,包括兵力、指挥、战术等方面的细节。在千钧一发的时刻,项羽被困于汉军之中,最终战败身亡。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展现了人性的残酷和无情。该篇文章作为历史的珍贵文献,被广泛地传颂和学习。
楚军强在战斗力,汉军强在智谋与战略战术。
四年相争下来,刘邦靠着以三杰为首的人才群体,加上英布,彭越等******势力,已经牢牢掌握了主动;而项羽手里的人才已经不多了,而且从韩信攻下齐以后,项的地盘被大大压缩,同时,后方一直受英布和彭越的扰袭,往来于前线与后方之间疲于奔命,所以当时的大势已定。
至于死多少人,估计跟项羽差不多,虽然项军多是老兵,身经百战,在战斗力上占优;但汉军合围楚军,加上四面楚歌的战术得当,故而在心理上占优,且人数战优,粮足饭饱,轮番出阵,以逸待劳。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汉军垓下之战的主帅是韩信,而不是刘邦,如果是刘邦,汉军至少要再多死一半的人。因为我们来纵看刘领兵打仗的几个战例,刘打仗一直很拼命,经常哪怕全拼光了也再所不惜;而韩从没硬拼过,每次总能依据敌我的情势,做出最优的安排。井径一战,竟可以用不到3万的老弱残兵,出击对方战优的地势,消灭了赵王的二十万精兵。所以,汉军的损失会比较小,可能十万都不到。因为,韩的几次退却是主动退却,实际上不是被项打得落花流水的样子,目的是轮番出战,最大限度消耗项军体力,等其体力耗得差不多了,再四面齐冲,完成最后一击。
中国第一部通史的作者司马迁,离当时的时代最近,且掌握有大量有价值的史料,其记实精神向来为史家称道,据《史记》的记载推断,汉军的死伤应该不大。
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决定性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02年12月。
成语“四面楚歌”说的就是垓下之战,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吃惊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见于《史记·项羽本纪》)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