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邀请:
就此《唐诗宋词》最空灵的诗词有哪些?
——虽然我不知道山有哪些空灵的诗词,但我知道耳熟能翔的,妇幼皆知的唐诗宋词。先把我知道的这些唐诗展现出来,我只读出每首诗的其中两句诗,望友友们对号评论出全诗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小一人。
请君独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李贺写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休洗红》、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强上箭。刘禹锡写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确有晴。
唐诗宋词
我们在论宋词与唐诗的关系时,往往更多的注意于宋词与唐诗的区别。宋词能取得如此显赫的成就,如果不是建立在唐诗如此卓越的成就和如此纯熟的技巧之上,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中晚唐文人开始实验填词以后,就像一切民间文学向文人的文学的转变一样,词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渐渐地带有了文人的因而也是更艺术化的色彩(当然,也会有负面影响,例如少了质朴和直率,但这比竟是次要的)。最早实验词的创作的白居易、刘禹锡,尤其是后来大量进行词的创作的温庭筠、韦庄等,他们本就是唐的重要诗人,他们的加入,必然地会把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种种技巧,带到词的创作中来。宋词的艺术稍稍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宋词在意象、写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方面,在词的境界营造方面,甚至在语言的锤炼、借代、典故等手法的运用方面,与唐诗都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倒如下面秦观的名词《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细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例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例如下面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着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中,几乎就包含了所有这些意象和句式,其诗如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最早接触这首诗,是在二十年前,在河南大学常萍老师的课上。木兰花在枝头慢慢绽放,花下是潺潺的涧水,纷纷开且落,花瓣随着流水无情远去,山涧上是寂寂无人的,那么是谁看到了这花的开且落呢?对,自然是诗人自己,从花开到花落,岁月似乎在无边的寂静里无声流逝,生活已经慢到无形。
空灵已极,希望能震撼到你。
星沉海底当窗见,风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常对水晶盘。
李商隐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问题:学诗词有什么用?
.....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写和创作诗文是主要内容,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一个就是科举,当了官才能出人头地。因为隋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诗和附是科举的主要内容,因此作诗成了读书人必备的技能。
一、唐高宗以后,诗的地位提高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 ,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据说唐高宗很像他的父亲李世民,也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
《册府元龟◎帝王部·文学》记录:
唐太宗本人就很喜欢作诗,全唐诗中有不少李世民的作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唐朝立国以来,大臣们都能作诗。但是唐高宗做了一件事,更是提高了诗的地位,就是把律诗纳入了科举中。
进士科设于隋大业年间。唐代继承隋制,于武德四年辛巳(621)正式开进士科(五年以后发生玄武门之变)。唐朝开考之初,仅试时务策五道。
唐高宗649年执政以后,调露二年庚辰(680),刘思立任考功员外郎,他认为进士科只考时务策,恐伤肤浅,奏请朝廷加试杂文二道,杂文泛指诗、赋、箴、铭、颂、表、议、论之类。
从此诗进入了科举考试中。
学诗词有什么用?
我的回答是没什么用。
因为但凡学习这种事,一旦有了公利心,就干脆不如不学。
如果当你看到个风景、想起点事、念起个人嘴里有啥念叨的话,学诗词是可以的。
比如你内心拔凉拔凉的时候,你可以——
比如你感觉自己壮志未酬的时候,你可以——
比如你发神经想对谁发誓时,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