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第三任是苏轼的侍妾王朝云,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
锦缠道(惠州谒朝云墓)
坠叶铺寒,细雨乍笼疏柳。渐黄昏、绿堤风骤。 闲亭寂寂梅魂瘦,望断珠帘,往迹堪回首。
念萍湖听莺,药炉凝昼。舞江楼,旧情歌袖。 叹孤坟,蕴玉留香,伴乱红飞絮,尽付凄凉酒。
这是我学写词时所写的第一首习作,因觉有特别意义,一直没作任何修改,尽管现在看来,还真有点“烂”。
由广州出发,经G35济广高速,约90分钟车程,便可到达惠州市。
惠州最出名的自然是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一起,合称为中国的三大西湖的惠州西湖了,其因苏轼曾被贬于此地,成为之后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之地,留下了很多诗篇。
而朝云墓,就位于惠州西湖孤山东麓的六如亭后。“六如”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据说,王朝云在惠州时常参佛法,于绍圣三年过身,临终前一直吟诵“六如偈”。苏轼亦遵其遗愿,把她葬在孤山的栖禅寺旁,寺僧筑亭覆盖,取名“六如”。苏东波亦为亭柱写下了一副对联: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朝云墓位于惠州西湖的孤山上,栖禅寺下。如今,栖禅寺不复存在,寺庙原址上修建了东坡纪念馆。
王朝云是苏东坡最宠爱的女人,比苏东坡小26岁,以前是他的丫鬟,后赏识她,将她纳妾。遗憾的是,红颜薄命,王朝云很早过世,苏东坡专门为其写下碑文。
朝云墓旁有塑像,墓的前方是“六如亭”,六如亭上的对子令人喜爱——上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下联: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墓的另一侧则是苏东坡的文字碑刻。朝云墓正对着宝塔,成为惠州最有文气的地域之一。
苏东坡的名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他第一次见到王朝云时写的。
当时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他常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寻欢,有一日招来了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王朝云长袖徐舒,轻盈曼舞,一下子就吸引了苏东坡的目光,舞罢,王朝云换了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动人,苏东坡灵感一来,挥毫写下了那传颂千古的佳句。而且王朝云诗文俱佳,又特别善解人意,此后苏东坡终于将她娶为侍妾。
谢悟空邀答。王朝云墓位于惠州市西湖东麓,墓碑刻有:王朝云墓志铭。苏轼撰文。
朝云墓历代都有维修。清代惠州知府伊秉缓重修墓时又撰写了碑文。
一九八四年惠州市人民***又重修了王朝云墓。
王朝云墓有两副对仗工整.联意耐人寻味的对联:
从南海来过,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
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不生不灭不垢不争不增不减。
現存六如亭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重建。
苏东坡亲撰墓志铭: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唯佛是归。并写了几首诗词,以寄托对王朝云的深情和哀思。谢谢。
如果说王弗在苏轼最初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苏轼深深地关注和帮助;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始终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那么,王朝云则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和对苏轼内心的深深了解,带给苏轼精神上的慰藉。
据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就是苏轼有感于王朝云而作的。
那一年,十二岁的王朝云遇到年届不惑的苏轼,他为她的美貌气质所吸引,她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苏轼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和王闰之的善待,决意追随苏轼终身。
王朝云进入苏家不久,苏轼即遭逢乌台诗案,人生起起落落、浮沉不定,犹如飘絮。苏轼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加上后来王闰之去世。苏轼内心更加悲痛,几年时间,身边的人大都各奔前程,只有王朝云一直留在身边。
贬居穷乡僻壤,苏轼作词,朝云歌吟。为苏轼苦闷的贬谪生活增添不少乐趣,这种乐趣是精神上的相知。与王闰之的持家有方不一样,但却同样重要。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苏轼聊解愁闷。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苏轼是大家共知的历史名人,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璀璨夺目的瑰宝。在此,我就不必赘述了。
苏轼才华横溢,但仕途却不顺,屡遭贬谪。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被贬为杭州通判,在杭州西湖游赏时认识了王朝云。王朝云(1062-1096),自幼家境贫寒,堕入风尘,然而她相貌出众,舞姿轻盈,虽身在风尘,却清新脱俗。苏轼对她一见倾心,遂收为随侍,不久纳为侍妾。王朝云也仰慕苏轼文***,对苏轼体贴入微,而且常常能预知苏轼所思所感。苏轼对她亦宠爱有加。后来苏轼再贬岭南,苏轼众多侍妾各自散去,唯王朝云追随苏轼来到惠州。过了两年王朝云染疾身亡,时年34岁。王朝云死后葬于惠州西湖孤山东麓。王朝云死后,苏轼痛惜不已,写了四首诗词来追思自已的宠妾。王朝云墓的墓志铭也由苏轼亲自撰写。
王期云墓后有苏轼墓祠。
王朝云生于杭州西湖,葬于惠州西湖。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首词,苏轼明里是写梅花,暗里却是在悼亡一位女子,何人?王朝云是也。
很多人都说,看过那么多写梅花的诗词,还是苏轼的这首《西江月·梅花》最好。
词的上阙写梅花的风骨,下阙写梅花的美丽,实则赞美王朝云的美貌和高洁的品质。
王朝云因家境清寒,从小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12岁的时候,有个叫苏东坡的男子来到她的身边,收她做了侍女。当时,苏轼已经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闰之。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和苏轼是自由恋爱,两人少年结发,诗书相伴,形影不离。可惜红颜薄命,王弗早逝。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是典型的贤妻良母,贤良淑德,视苏轼和王弗的儿子为己出。
苏轼夫妇对王朝云在才艺方面悉心培养,王朝云在18岁那年成为了苏轼的侍妾。相对于王闰之的贤惠持家,王朝云在精神和艺术感受上,又比王闰之更能进入苏轼的精神世界。她不是靠练达持家的处世经验,而是凭着对艺术生活的了解与体验,对细腻感情的把玩品味,与富有浪漫气质的苏轼相贴近的。
后来苏轼再遭贬谪,许多妾婢离去,只有王朝云不离不弃,始终追随苏轼。
可惜,苏轼的三位爱人都早逝,暮年的苏轼也迎来了王朝云的离去。
苏东坡写了很多的词,王朝云感性细腻,经常能与苏轼的词产生共鸣。
苏东坡才华横溢,胸襟旷达,但一生仕途坎坷,屡次放逐,苏轼曾记,穷困潦倒时,“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朝云,即苏轼侍妾王朝云,美丽多情,善解人意。与苏轼年龄相差二十五岁,却追随一生,为何?我认为“懂”是唯一的解释。
王朝云懂苏轼的才华,苏轼的坚持,也懂东轼的“不合时宜。”有人记载,苏轼曾经扪腹问众仆女:“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人曰:“都是文章”。苏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轼锦心绣口,满腹文章,却在朝堂屡受打击,而来源就是他与众不同的观点,王朝云此语,击中肯綮,一语中的,难怪苏轼捧腹大笑,把朝云引为知己。
王朝云懂苏轼的追求豁达与豪迈,也懂苏轼的失意与艰辛。苏轼曾作《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王朝云最是喜欢唱。据记载,有一次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一句时,朝云“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唱完)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因为这句暗示着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一贬再贬,犹如散落天涯,无处停栖的飘絮。
苏东坡政治上屡受打击,官职一降再降,颠沛流离,潦倒不已,甚至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生活清苦,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共度灾患,虽荆布裙钗,亦无怨无悔。著名的东坡肉就是她在贫困之时,为了调理苏轼的生活而发明创造出的美味佳肴。
同样,因为怜惜,因为欣赏,因为感激,也因为了解,因为懂,苏轼在感情世界里也给予了相同的回报。朝云在跟随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得了瘟疫,苏轼四处求医拜佛,追求朝云早日康复。
朝云死后,苏东坡亲自撰写了墓志铭,写了挽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犹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并写了许多的诗词以寄托对朝云的思念。而且,从此之后再不听《蝶恋花》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