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韩翃古诗的意思,《寒食》原文及翻译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07-30 4 0

《寒食》古诗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用借古讽今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中心思想: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寒食韩翃古诗的意思,《寒食》原文及翻译

古诗寒食告诉我们的道理?

要读懂这首诗,需有一点文化史的知识。“寒食”是指节名,指“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荆楚岁时记》)。后来,又将节期缩成一天。不过,寒食虽禁火,但对宠臣,皇上可于当日晚上“赐火”,以示恩泽,这在当时被视作是一种殊荣。很显然,诗人正是以此为视点而来运笔落墨的。诗中的“汉宫”暗射“唐宫”,“传蜡烛”就是“赐火”。值得注意的是“五侯”一词。据《后汉书-宦者列传-单超传》载,东汉恒帝时,宦者单超等五人因谋诛外戚梁冀有功,遂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当然,作者用“五侯”的典实,不能没有寓意,诚如清人吴乔的《围炉诗话》指出:“唐之亡国,由于宦者握兵,实(唐)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只‘五侯’字见意”,故此称此诗是“唐诗之通于《春秋》(春秋笔法)者也”。一句话,借助“寒食赐火”的细节,诗人蕴藉而巧妙的表达了对宦官特权地位的不满。

这首《寒食》写得非常美;全诗极富动感,“飞”、“斜”、“传”、“散”等字都颇传神,“春城”一句虽历千古仍脍炙人口,但这并不失其讽喻之址。

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现象。

解析: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却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寒食》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寒食》古诗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用借古讽今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中心思想: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