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中秋节快到了,祝全天下人团圆!
中秋节给予人们的快乐、也给人无穷的遐想。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挥笔疾书,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为著名。都被很多书法家以各种各样的书体作为书法作品内容而展示。
补充说明中秋节之来源:据说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八月十五晚,月光皎洁,共同赏月,此情此景,传说他们俩酒后赏花赏月忽然间登上了月宮殿,即广寒宫殿。后来就世间就源习了中秋佳节了,广泛流传至今。有诗为证:中秋月朗,明皇亲逰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落帽于蒙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未必素未怅恨,玉蟾清冷桂花。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语有花好月圆,花前月下,吟风弄月,闭花羞月,镜花水月,流星赶月,明月入怀,水中捞月,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书法诗句和成语是表达祝福和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书法诗句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对团圆和美好时光的向往;“皓月当空,花好月圆”则寓意着幸福和团聚。成语方面,有“月圆人团圆”寓意着家人团聚的喜悦;“花好月圆”则表示事物美好圆满。这些诗句和成语都传递着对中秋节的祝福和美好期盼,让人们在这个节日中感受到团圆和幸福的氛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向着西北望也看不到家乡,人在东南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