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宋宁宗时期的陆游,在他的词中洋溢着火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如陆游的: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恨,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胡世将的《酹江月-念奴娇》:
神州沈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以上是宋朝闻名的边塞词人几大家,是一个代表时代和精神文化的盛宴。
唐和宋的边塞截然不同,宋的疆域較少,和辽国维持和平超过一百年,所以初时关于边塞的诗词較少,宋代文人地位极高,有才学的大多当了官,不会随便作这类诗词,直到金灭辽后南侵,宋室南渡后,局势长期紧张,反而让文人优国伤時,这样就有較多这类型的诗词出现。
我是嘉道文流!
宋朝时期,辽、金、西夏、元多个***对峙,战事频发,所以怎么少的了边塞作品呢?只是一般来讲,我们没有“边塞词人”这种叫法。但是宋朝不乏边塞佳作,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许多文人们也是渴望戍边守疆、保家卫国的;当然也有文人因为反对国家穷兵黩武而写下作品,这些都是边塞作品的写作缘由。
我从我的专业课本中找几个具体的人物例子吧!(注意:照片拍摄自我的教材,文字全部都是繁体字,各位可以选择忽略。)
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宋仁宗时曾守卫西北边疆,遏止了西夏军的入侵。他有许多佳作流传后世,其中边塞代表作为《渔家傲·秋思》。
辛弃疾
辛弃疾少年时便参加过耿京的抗金起义军,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以后,辛弃疾更是带领了五十多人,冲进好几万人的金军中,活捉了张安国。辛弃疾临终前还曾高呼“杀贼!杀贼!”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杀敌报国的情怀!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以上只是我个人拙见,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嘉道文流,一个文史知识的原创作者,欢迎关注,欢迎点赞!
边塞诗人大都是指那些在边塞生活过,或者戍边的将领写的诗歌,其诗歌大都以边疆的生活和风景为创作内容,尤其以军旅生活为创作背景。边塞诗历代都有,因此边塞诗人也历代存在,只是有的时代人多,有的人少,有的诗多,有的诗少。
像唐朝,边塞诗人成为了一个如星光灿烂的群体,扬名当时,留名千古。像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等,都是一座座高峰,他们的创作,让唐朝边塞诗成为了一道异样的风景。据有关统计,《全唐诗》所收的边塞诗竟然达到2000多首。
最有代表性的,包括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些边塞诗,有的高亢,有的激昂,有的悲壮,直击人心,至今还让人反复吟诵不已。
就群体而言,宋朝没有形成影响深远、规模庞大的边塞诗人群体,但不能就此说宋朝没有边塞诗人、词人,没有影响大的边塞诗、边塞词。比如,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曾于宋仁宗康定年间,以龙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身份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在西北任边帅,对付西夏的入侵。在任边帅的过程中,他就写过一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就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词。
南宋诗人陆游,也曾经在四川宣抚使司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治所在南宋对金抗战的前线南郑。期间,他多次深入宋金对峙的最前线仙人原、大散关,因此写下过一些边塞诗,如《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南宋词人辛弃疾更是军人出身,军旅生涯让他常常慷慨悲歌,因此写过不少边塞词,如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朝当然有边塞词人了。边塞,就是塞外边陲,通常指的是远离京都与其他各族靠近而容易发生战争的地方。宋朝当时与辽、西夏、金、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并存,战事不断,再加上国脉贫弱,所以很多边塞诗词都表现出了征战沙场一心报国而又孤掌难鸣的悲愤心理。
有一个人的名字大家应该很熟悉,那就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小时候听收音机里面播单田芳的《岳飞传》,那简直入了迷。蹲在屋角一边捧着饭碗大口扒拉一边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的听着岳家军大战金兀术的故事,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时代,听评书看小人书就是唯一的精神消遣。还记得有一年儿童节新华书店里的小人书打折,我从爸爸的上衣口袋里偷偷地拿了两元钱,一口气买了全套的《岳飞传》。只要一放学我就躲在墙角旮旯边上看,好几本都被我翻烂了。后来从书本上读到了岳飞的《满江红》,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迈和“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气势深深折服了我,能写出这样激励人心的好词又是一代名将的岳飞,更是在我幼小的心里树立了一个高大上的英雄形象,就连一帮小伙伴玩舞枪弄棒的游戏,都恨透了那个陷害岳飞一家忠良的秦桧。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几句词大家也一定耳熟能详,他就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的词作艺术风格多样,风格豪迈又细腻柔媚,词语行云流水间流露出渴盼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还有我们中学课本里面学过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有一首边塞词《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读过让人顿时感到塞外凄凉苍茫,驻守的将士思念亲人的悲壮画面。
宋朝边塞词人有很多,与唐朝边塞诗歌的优美壮阔相比,宋朝的边塞诗词充满了忧思之怨和亡国之痛,这与国家危亡的时代背景分不开。但是正是由于唐诗的壮美和宋词的凄婉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璀璨绚烂。诗词是汉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韵律和格调是一种精神通达的美,这种美历经百年千年仍经得起细细品味,像一瓶甘醇时间越久越甘之如饴。
我突然想起来网络上曾经火地一塌糊涂的“梨花体”和“乌青体”,这些所谓的诗歌和唐诗宋词比起来,该怎么个比法?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