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基础教育是一个反人性的教育,如果再不反思和纠正,将毁掉许多孩子的人生,也会毁掉许多家庭的幸福!也会毁掉这个社会的和谐!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在西方就是轻松和快乐教育。许多国家均立法规定,幼儿园教育除给孩子玩耍游戏或力所能及的自立劳动外,是不允许多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计算的;小学的时侯,1至4年级的孩子做作业老师是不给学生计分的,所以每个学生都不知道包括所有学生在内的学习成绩。在美、德等国家,***如学校老师给孩子作业布置多了,家长还会到学校投诉说:“为什么给我孩子布置这么多的作业?”因此,所有学校和老师都不会给孩子多布置作业的。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奖状,这个奖状是根据每个孩子特长发的,内容不一样,以期鼓励。那么为什么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搞竞争呢?是因为小孩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特别是小孩子的大脑左前上方这地方,是供小孩玩耍的,如果过度地灌输文化知识或数学计算,会严重伤害这个孩子大脑发育的,会严重伤害这孩子未来的圆满人生。这是北京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告诉我们的。这位儿教专家还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位5岁男孩,在其外婆的教育下,能够熟背唐诗300首,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觉得内心非常高兴,但这儿教专家认为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也不便说,就只是笑笑而已。后来当这个男孩上到高中时,因为患了重度的抑郁症而退学了。当初认为非常优秀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未来、失去了光环。中国的教育再也不能摧残孩子了,孩子是花朵,是每个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再也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谨慎‘’现代版方仲永‘’
俗话说‘‘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对儿童过早的片面智力开发,以及某方面的训练 ,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是好事。伤仲永的故事早已经给我们提了醒。
但是现代的家长们仍然不以为然,仍然在拿孩子的人格发展做种种的实验。这些实验,对家长来说是好意。但是对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来说,难免不是‘’伤害性教育开发‘’。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认知、判断推理等智力因素,是需要与其情感、精神、意志等因素相辅相成的。外界人为地强化某一因素,都会导致发展的协调和失衡。而且,这种失衡造成的伤害性是内在的,长期的难以为教育者所觉察的。一旦我们觉察到异常,就已经时过境迁很难弥补了。
婴幼教育问题实质就是亲子启蒙教育的问题。而这一时期的问题,主要是高素质陪伴教育,还是低素的陪伴教育的问题?由是说,父母对启蒙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学活用程度"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全脑开发启蒙的结果,主要表现在情商智商中。但向题却是"加生"了的米饭,更难教育成才。换句话说,如果小学教育中的刂良习教育,乐学教育和趣味教育"方案,没有纳入部颁教案教材。那么,单靠应试式功利教育的灌输式填鸭教育,那可真是如同"龟兔赛跑"的结果…不可过份提高幼教档次与层级标准。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赢得最高赞的回复是: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这个提问和回答也许涵盖了拔苗助长和赢在起跑线上的问题综合。
所谓拔苗助长,是在孩子没有到那个能量的时候硬是让他去承载本不该他的年龄应有的能力,于是只能造成损耗。
而起跑线的命题,首先要问问什么是起跑线?几岁开始才是最好的起跑?真正的赢比的是速度还是长度?
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那么,很多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其实都遵循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原则,有些孩子在胎教时期就开始教育,也许长大后依然是一个普通人,有些孩子到了初中大学依然表现平平,可是走入社会后又成就了一番事业。
教育讲究应人而异,可是我们在教育的时候却总是急于寻找同一个标尺。因为周围人都在拼命让孩子拼命,自己的孩子不拼命,也许就会被甩出起跑线,所以父母也很着急。于是,就拼命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从小开始学习学习再学习,美其名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都是为了你好。
可是,父母真正明白什么是为了你好吗?孩子是要被逼一把,可是也需要掌握方法和尺度,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的教育,这样只会物极必反,那些初期的教育也会被损耗。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终生教育,父母的榜样力量更是教育的初心,而不是从一开始只是在比较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