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自《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解: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狂类似左;狷类似右。狂类似过头;狷类似不及。
扩展资料:
《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有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个人的原则。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是一个人的修行。君子审时度势,决定取舍,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更是出世与入世间的谋略。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从个人而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要老成。从组织而言,自己的举动会影响整个团体,更要瞻前顾后较量得失。
这里的也是一个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意思。题目中问到的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放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才能在其他重要的事情上有所成就。
这里面的也用于句尾,起调节音节加重语气的作用,没有具体的意思。
【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如果样样事情都想干,结果什么成就也没有。 例如:
1、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时时碰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比如,我们学生学习获得了成就,这叫有所为,也叫必然为,不然学了有什么用吗?有所不为嘛,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无休止的休闲、***等。
2、人类必须保护地球,因为那是我们的家园,这是可以做的。相反,毁坏地球环境就是不应该做的,这叫有所不为!
3、我们当下这个社会不缺歌功颂德的人,但缺威武不屈的人;不缺到处捐款的人,但缺富贵不淫的人;不缺穷困潦倒的人,但缺贫贱不移的人。有不为不仅仅是当我们面对选择懂得取舍,更是面对诱惑敢于不为,坚守底线。
4、我们的社会就如同一个足球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充当时代先锋去力挽狂澜,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做这个社会的守门员,也许这些人平时看起来不为,因为他们不能得分,不出风头,又不被关注,但是不为并不等于无为,因为在最关键时候恰恰是这些人守住了一个社会的底线。
冰心老人说过的话,教育子女为人处事的一段道理.大意是:正确的事情不论大小都要去做,错误的事情再小也不要去做;要学会知足,知足方能长乐,同时也要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改善;年轻要有锐气,但是最好能控制好自身的雄心,不能过分的炫耀和表现,学会内敛;待人接物要和气,保持微笑,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这是诗人、***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
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
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
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