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电气学院的研究生和古汉语的研究生谁有文化?俺是学哲学的,能和学机械的聊到一起?焦大理解不了林黛玉的感情,林黛玉又岂能了解焦大的喜怒哀乐?
交谈也好,交往也罢,懂你,理解、耐心才是彼此沟通的开始,“士为知己者死”虽然极端,但可见互相理解的重要。为什么“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秀才有一肚子理,大兵只有一杆枪,再啰嗦崩了你。所以,交谈的对象也决定了是否继续说还是闭嘴走人。“鸡同鸭讲”,对牛谈琴,是牛笨,还是你傻?
有文化其实很累,文化赋予了不同的世界观,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和思维,好讲理儿,认死理儿,文化人可成大器但难成大事,从古到今,文化人的下场都在那摆着呢。举个例子,朱元璋有文化还是张作霖有文化?
如果你有文化,就别和你认为没文化的人或不懂你的文化的人交谈、讲理,没文化人的理你弄不懂,你永远赢不了还憋屈死。所以说,孤独才是文化最好的朋友。
谢邀。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水平不在文化的高低,有的都研究生毕业和他讲些道理他却不懂,而和那些没有上过多少学的人一讲就通。我个人觉得环境造就人。我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事。不过他们不懂我就一笑就不说了。和他们再争论等于对牛弹琴,没有一点意义。
谢邀:
一,十五亿人有十五亿个心。
二,十五忆人受教育不同。
三,手指有长短,素质有高低。
四,每个人看法不一,性格不一,每人都认为自己观点正确,而且你认为错的,但他认为对的,这样不同观点就产生了,矛盾出现了。而且都为自己观点正确而找理由。这就太累了。
五,人有时争,有时看开一点,什么都不是了。在头条,就玩玩,何必争高下呢?
有文化和没文化的人有着行为规范上的区别,确定了社会价值贡献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可是有文化的人里又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差异,积极的文化人都是心怀利他主义者,总是时时能够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消极的文化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只会看到于有力自己的事物,不顾别人的利益,以先到先得的行为为前提。有素养和积极的文化人,一定是心胸宽广之人,不一定会唱京剧,但一定能够挥舞那睿智的长袖,鞭策那些浑浑噩噩之人。我们时代每个进步的脚印,都是由这些思想深邃,且大智大勇的文化人来推进与发展!
有文化的人很少与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去沟通,大多数人是和自己的内心在交流。即便是遇见了荒唐之人或事,都会一笑而过。
以前看过一则小故事,大概意思是:一位知识分子去爬山,途中和一位挑山工讨论了一个问题:鲁迅姓什么?这位知识分子说鲁迅姓周,笔名鲁迅。而挑山工坚持鲁迅姓鲁。争执不下,找了几位路人评理,结果路人都说:鲁迅当然姓鲁啦。所以这位知识分子输了争论。回头他写了:不应该和知识结构差异太大的人讨论一些超过对方认知的事情,因为在讨论之前就判断出对方个有可能和自己不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另外一个比较类似的就是孔子说子路或者颜回的三乘八等于二十三(这个故事不知道真***,有可能是近代杜撰的,感觉很浓的鸡汤味。大概意思也是如此,网上可以搜索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