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诗词解读 2024-09-07 4 0

夜行赶路的古诗?

以下是一些夜行赶路的古诗:

 

- 《微雨夜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随兴之作,当时他在秋天的夜里赶路,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于是他用一种极为伤感的口吻写下了这首诗,字里行间也就流露出了感伤之怀。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肃肃宵征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当时他被贬睦州,在一个风雪之夜赶路,平生抱负无法实现,又天寒地冻,诗兴***写下这篇神作。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小星》: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描写了一位小官员夙夜在公、披星戴月、夜行赶路的情景,反映了诗经时代一位小官员的心路历程。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 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 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寔命不犹。

诗经里的《伐檀》是奴隶们反抗的声音还是歌颂劳动的声音?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思想纯正,既是《诗经》编纂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也是我们阅读它时所应持有的态度。

平心而论,《伐檀》这首诗它就是借伐木工人之口,提出一个无法理解的现象与问题:君子为什么可以做到不素食?而不是有的人所分析的那样——什么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控诉和对剥削制度的抗争呀,等等一些强加给它的意识形态的东西。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九句,三章的内容和结构都一样。它***用伐檀、伐辐和***这些“兴”的手法渲染气氛,引出所要描写的对象是如何的不素餐、不素食和不素飧的。而我们知道“兴”所先描写的事物往往与描写对象没什么必然联系。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氛围是乐观的愉快的。他们唱歌,只是歌唱其砍伐檀木并把它们放到河岸边上,而河水此时正清澈涟猗这些事儿,并以此驱赶和解除劳动的疲劳。期间,如同我们也曾有过的经历:说几句牢骚话,讽刺一下某个人,笑骂几声而已,然后继续干活,绝没有要控诉谁或反抗谁的想法和冲动。

诗所称美的“不素餐兮”的君子,自然也不是既稼既穑、又狩又猎的劳作者。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因此,君子是可以不种不收、不狩不猎而拥有粮食和猎物,并享有荣华富贵的,也当然是“不素餐”了。在《伐檀》里,伐木工人当然还不懂得这些道理,我们也没有看到伐木工人或诗人借他人之口用激烈的口吻去怒斥君子,也没有表现出有与这种不合理抗争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只是“他们可没有白吃饭啊”的感叹。就如同我们现在艳羡CEO,除了佩服、理解外,还有隐忍。

如果说伐檀者对君子没有看法、没有怨言,肯定也不是事实,他们或许有对现实的抱怨和改变的想法,甚至也有用暴力来抗争的“谋划”,但至少在这首诗里没有表现出来,有的只是对这种所谓的不劳而获现象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本质所在。这应该是实事,我们应该尊重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