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出自北宋苏洵的《心术》,大意是:作为将领应当修养心性、保持定力,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只有具备纳百川入心中的胸襟与挽狂澜于既倒的定力,方能准确判断全局态势,掌握制胜之道。
据《世说新语》记载,淝水之战时,东晋方面的总指挥谢安一日正与人下棋,有人从前线送信过来,谢安看完信之后一句话也不说,继续看着棋局。客人问战局如何,谢安淡淡地回答:“小儿辈大破贼。”说话的神色举止,与平时并无二致。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临危不惧、沉着镇定的定力,就难以准确判断、正确决策,进而立于不败之地。
此句出自宋代苏澈的《心术》,其中为: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心术》是一篇阐述军事将领统兵用兵原则的文章,此处对主将的要求是明理丶识势丶懂得节制,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才能积极应对一切挑战。
“知节则不穷”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洵的文章《心术》,其中写道“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意思是“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
1.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三国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宋•卢梅坡《雪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9、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
10、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