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 寒蝉凄切,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

tamoadmin 诗词鉴赏 2024-09-12 2 0

苏轼雨霖铃原文?

苏轼没有填过雨霖铃这个词牌的词。最有名的只有柳永填的雨霖铃。

全文如下:

雨霖铃

雨霖铃 寒蝉凄切,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创作于柳永17岁(1003年),是从汴京离别妻子,游学江南所作。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描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是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雨霖铃寒蝉凄切划分节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是八年级下册吗?

《雨霖铃》是四年级上册课文。

原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的词眼?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柳永的《雨霖铃》的词眼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诗中,杨柳、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了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离别的感伤。

诗眼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