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不是的,这句话所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并不是友情,此句出自南宋诗人的《夜书所见》,全诗如下: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的前两句写景,出句的萧萧梧叶、瑟瑟秋风衬了托游子的孤寂之感,对句写一江秋水,秋风吹过,诗人由此出***感,到此为止,我们可能会感觉抒情有点早,但继续往下读,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不再提及思乡思亲,转而用整整半首诗的篇幅去写孩童捉促织(促织即蟋蟀,北方多地俗称蛐蛐儿)的场景,这并不是离题,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通过描写儿童夜捉蟋蟀这个欢快而又温馨的画面,更加好的反衬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人的孤寂在孩童的欢快中更深了一层。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