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羌管无人见》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羌管悠扬的音乐声却无人欣赏的情景。诗中通过羌管的音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反映了他对于自己才华的无人赏识的苦闷。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无奈。它既是对于个人命运的抒发,也是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渔家傲·秋思
宋代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这句的意思是: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学的必修之文,而他的词作却少有拜读;由于《岳阳楼记》写得洋洋洒洒,读者大都认为他是文官,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武将。读罢这首词,足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一零四零年)至庆历三年(一零四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料记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