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个学习文言文的思路很多,将题型统一起来,专题研究。但大家所知的《古文观止》只是阅读的范本,其中也没有题。
小编所知道的关于专门正对于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题之类的习题册,很少。
这是跟很正常的,因为这一类题本身就需要有严格的要求和大量的查阅,如果出题者不严谨很容易会“误人子弟”。
所以小编给你出下面的建议:
第一、做一些真题,就是把往年的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鉴赏挑选出来,进行练习。
第二、小编认为古诗词鉴赏主要是在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找出诗词的主要思想(思乡、怀古、褒贬时政、抒情明志等),而文言文就更简单了,明白句子意思,学会断句翻译并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理科。
第三,其实我们在最初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很迷茫,到底学什么?今天的一条微头条正好解答了这个疑惑。***s://weitoutiao.zjurl.cn/ugc/share/thread/1657492373846019/?***=&target_***=13&tt_from=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总结:
古诗词和文言文,还是要以学习思想和理解文意为主。做题并不是太重要,比较每个诗词的内容和背景都不一样。
《题李世南画扇》作者为元代诗人、文学家蔡肇。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题李世南画扇》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勾勒了一幅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画面。该诗不仅仅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
【鉴赏】
该诗通过“水潺潺”、“秋风瑟瑟” 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再通过远处寺庙传出“钟”声的描写,显现出画面以外的景和趣。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地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显得丰富多彩。勾勒了一幅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的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有水,诗人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叶飘落,诗人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画中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诗人通过想像,加深形象,把原本平面的一幅画扩展为一部有着动人风致的音与画的交响,渲染出了画家胸中蕴含的丰富内容,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一,无题,其实就是题目。它有三种表现形式。1、是直接用无题二字为标题。2、用诗文的第一句戓第一个词组作为标题的。3、以词牌作标题的。
二,第一种无题标题,是一种隐藏自己思想,和诗文指向的标题。它一般用在作者自己想说什么,又不好说出来,用无题两字,隐去自己的观点、本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第二种无题标题,以诗的第一句话或者第一个词组作标题者,它一般诗文中要表达的意思就在这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组中。第三种以词牌作标题者,与无题一样,意思都在文中让读者自己去意会。
三,无题是一种非常好用的写作手法。只要你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和不好直说什么,就用一个无题了事。
总之,古人写诗填词,着重于诗意、诗句和诗词的整体,对于标题他们一般都不太重视和不太讲究。所以我们欣赏古人的诗词,就不要把标题过于当回事。它只起到记住是哪一篇的作用。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求方家批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