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最后一句赏析,岁暮归南山结句意境深妙

tamoadmin 诗词解读 2024-09-24 4 0

岁暮南山写于哪一年?

约在公元728年(唐***十六年),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为什么说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

岁暮归南山(唐)孟浩然

(南山即终南山)

岁暮归南山最后一句赏析,岁暮归南山结句意境深妙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①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解】①尔雅释天:“春为青阳”。

【作意】这是诗人浩然赋归之作,一种怨悱之情,至此不得不尽情发洩,一吐为快,也顾不得许多忌讳了。

隐居诗话:“孟浩然入翰苑,访王维,适明皇驾至,浩然仓皇伏匿,王维不敢隐而奏知。明皇曰:’吾闻此人久矣,’召使进所业。浩然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疎。’明皇曰:’吾末赏弃卿,何诬之甚也!’因放归襄阳。”此时大概是放归时所作,意在在京碌碌,无所短长,不如归去。见诗作《留别王维》。

【作法】从前人多说诗必穷而后工,因为诗人际遇,总是得意的少,不得意的多,在他穷困之时,满肚皮不合时宜,往往要借文字来发洩。因此时有惊人之句,天然绝妙之词。孟氏此诗,无意中触忌明皇,致遭放归,姑且不论,但就诗句本身说,则起首两联的句法,都是因果句法。因北阙不能上书,所以只可归南山的敝庐。又因自己的不才,所以主上虽明,亦遭放逐。因自己多病懒散,不善奔走,所以就是知交的故友,也就曰渐疏远了。第一联是记事,第二联是说理。第三联是写景,但又同属於抒情。末联则以“松月”隐逗南山作结。

不过是后人“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之论。

我们总喜欢、并且也只能借古人的诗句去图解我们的胸意,其实古人当时的心境谁人能知、谁人能晓?

就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样,“失意”乎、“得意”乎?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如今后人的任何评判,不过是牵强附会罢了!

孟浩然最失意时的诗作《岁暮归南山》,清人冯舒说:(此诗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的这首诗写于***十六年(728)落第还乡之时。岁暮,即年末。南山,指襄阳城南之岘山,孟浩然隐居的园庐就在岘山附近。诗题一作《归故园作》。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岁暮归南山》诗写了什么?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原文如下所示: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很明显,这是一首归隐后自我自责的怨愤诗,全诗主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少疏”客观而真实。

为何“不才明主弃”?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一日,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家中作客,不巧当朝皇帝玄宗而至。孟浩然羞于面见,便藏身于床下。

在和玄宗谈话的王维并未隐瞒此事,于是,皇帝下令叫孟浩然出来。其间,皇帝询问了孟浩然,并让其作诗一首来鉴赏。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这首《岁暮归南山》,是唐朝玄宗时期,著名大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孟浩然不过四十岁出头的年纪,不过那时的孟浩然再次科举落榜,心中极其郁闷,心灰意冷之下,也就有了归隐田园的心思。

古代的科举非常艰难,从秀才到进士,一层又一层的考试,每一步都是不容易的。

现实当中,古代的人要是能够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考中进士,已经算是天才一般的人物,像是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等等,都是如此。

像是清代的左宗棠,屡屡考不中,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所以,孟浩然在四十岁再次落榜虽令人唏嘘,却也正常,而他“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自认为满腹才华,结果科举总是中不了,心情之低落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