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月笼纱,笼.名词活用作动,描绘了一副晚秋江水烟朦胧.月光似锦纱笼照江上滕朦胧胧的迷幻影色,影射了作者忧患的心影。夜泊奏准近酒家,这是写实,夜色沉沉把船停靠在酒店附近,坐在店家用餐。商女不知亡国恨,卖唱的女孑根本不懂亡国之痛恨及痛苦,隔江犹唱***花,还在江的对岸唱着优美动听的″***花"这支雅歌。从侧面讽剌了当时官僚不关心国家存亡,寻欢作乐的麻木腐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及对腐朽官僚的愤怒斥责。
一、读原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唐朝从敬宗和文宗时期开始走向衰败,而“甘露之变”更是将这种衰败推向***。朝廷衰败、宦官专权,统治者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整个唐王朝可谓一片颓势。在这样社会背景下晚唐的诗人们内心对政治充满失望,不在关心时事,或自得其乐,或怀古伤今。这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杜牧。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授弘文馆校书郎。其实杜牧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是迫于当时的社会现实,使他并没有用武之地。所以,他的诗时有悲凉伤感的基调。文学成就上杜牧涉猎较广,诗、赋、古文成就都很高。杜牧能够吸收、借鉴前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古体诗笔力雄健;近体诗文辞清丽。
秦淮:秦淮河。笼:笼罩。商女:歌女(也说商人的妻女)。***花: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又名《玉树***花》,后人称其为“亡国之音”。
江上烟雾弥漫,月光笼罩着沙滩;夜晚,小船停靠在秦淮河边的酒家旁。歌女真不知道亡国带来的痛苦啊,隔着江水还能听到她们在唱《***花》。
首句写景,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秦淮河上迷人的夜景图。这一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迷茫、朦胧、冷漠、空幻的意境。
第二句照应诗题,点明了时间、地点。同时承上启下,因“近酒家”才听到商女在唱《***花》。
后两句是千古传诵名句。第三句,看似是说“商女”不知亡国之恨,实则是说那些听“商女”唱歌的官僚贵族们。诗人借《***花》来比喻亡国之危,把当朝统治者沉醉声色的形象巧妙地显露出来。这两句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深沉的悲痛,堪称千古绝唱!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杜牧这首《泊秦淮》, 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秦淮,即秦淮河。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首句写景, 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素雅;“烟”、“水”、“月”、“沙” 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花”的曲调,深刻犀利。“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后主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清代评论家沈德潜称之为“绝唱”,管世铭则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