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壮士挽天河是谁写的,安得壮士提天纲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09-26 6 0

有人说杜甫虚伪,写“三吏三别“等诗是为了博美名,我该怎么回她?

说这话的人纯粹就是在信口雌黄。当时又没有网络,发表文学作品的受众是很有限的,能有什么美名呢?恰恰相反,写这种诗会得罪当权者,火患无穷才是真的。如果杜甫只是为了名利就不会写这种诗了。

你以为当时的大诗人就像是现在的网红公知,一有作品出来就会万人传诵点赞吗?那是不可能的。当时的人识字率并不高,能够理解诗的人基本上都是读书人。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有限,类似文学这样的作品传播的速度是很慢的。而且哪怕有什么美名也不会随机变现。对杜甫本人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处。杜甫只是看到了劳动人民大众的疾苦,由感而发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后人发现他的文学和历史价值,才得到大家的重视的。并不是为了博取所谓的美名。

也正式并非有意,杜甫才在后人之心中留下了真正的美名。这跟当前哗众取宠的工资网红们是有根本性区别的,请不要拿萤火虫跟日月相比。

安得壮士挽天河是谁写的,安得壮士提天纲

你就回: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可以质疑,但不应该否定。不要以自己的心胸和见解去质疑他人。

杜甫家世非常显赫,他和诗人杜牧是同族,都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后人。他的祖父是初唐文人杜审言,父亲杜闲也曾经做官,所以杜甫少年时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都过着自由自在开心快乐的「富二代」生活,而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他目睹了很多民间疾苦,才逐渐开始把他的所见所闻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杜甫尝尽人间冷暖,因此才会忧国忧民,从下面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甫的境界和胸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唐 ] 杜甫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的遭遇、是干谒和考试都失败的例子。杜甫被后代尊为“诗圣”、他的诗被赞誉为“诗史”。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唐代很少有人能与之比拟、可他就是考不上进士、因为没有大官的帮助。后来杜甫有了卓越的诗才、能凭才学博得一官半职、中年四十四岁的杜甫才被任命当了一个管兵甲器杖的小官、没多久、唐朝由极盛而哀的“安史之乱”、便爆发了。从些杜甫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杜甫在苦难的生活中、根据自已的见闻、写下了极其著名的杰作“三吏”和“三别”、即《新安史》《潼关吏》《石壕吏》《垂老别》《无家别》。在诗中、诗人用高度的艺术手法、记述了安史之乱的人民的苦难生活。

安吏之乱前后共经历七年、在些期间、大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等都亲身经历了整个过程。诗人们将他们所见、所闻、所感受的***、写成了大量的精彩诗篇。尤其是杜甫的诗连接起来几乎可以当作一部安吏乱的历史来读、因些被后代人们称赞为“诗吏”。

大约在杜甫逝世四十年后、著名的文学诗人韩愈写了一首五言之诗《调张籍》、严厉驳斥了某些人的荒谬看法、高度评价了李白、杜甫诗歌的成就。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诗圣杜甫,一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关注老百姓的疾苦,实在是一片慈悲之心。所写“三吏三别”,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对***唐朝当权者的抨击、对百姓水深火热困境的关注。

若说杜甫虚伪的人,自然她自己也是虚伪的人。因为自己口中所说的话,就是对自己心声的写照。看别人是什么,自己也是什么样的人。

一、背景

在诗圣杜甫生活的唐代,出现了近三十年的***盛世,这都是与唐玄宗励精图治分不开的。但是后期朝廷***,也是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755年“安史之乱”暴发,对于盛唐是沉重的打击。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又有一段时间的中兴,但是已经无法挽回唐朝趋向于衰败灭亡。

二、杜甫仁政爱民的思想

诗圣杜甫,早年仕途相对顺利,后期遇到安史之乱后避乱于成都。在安史之乱过程中见到官府虐民苛吏的行为,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三吏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我们了解古人,一定要先搞清楚他的三观。杜甫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所以他的施政主张是以“仁爱”、“以民为本”的思想为主。这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杜甫会写出“《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来。虽然正逢战乱,唐朝军队征兵也是当时***一种普通行为,但是强迫老百姓、虐待老百姓,那就不是一件仁政,也不是爱民的行为了。

三、例证

我们回望上世纪四九年之前,当时的军阀以及后来的***军队,大都是以一种强迫的方式来强行征兵,就遭到很多老百姓的不满与反抗,可见虐民苛民,是一件不得人心的行为。

【总结】

综合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诗圣杜甫如果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他仍然会对当时的***现象做出抨击的,并不是象个别人所说的“诗圣杜甫”是为了博美名而写下“三吏、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