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第后赋菊古诗意思解释,不第后赋菊古诗意思解释简单

tamoadmin 诗词鉴赏 2024-09-29 3 0

如何评价黄巢《不第后赋菊》?

唐末有个农民起义军首领叫黄巢,他有首读起来让人觉得很痛快却不畅快的“牢骚诗”,那就是著名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古诗意思解释,不第后赋菊古诗意思解释简单

相信读过这首诗的人,都能感觉到诗句中所透露出来的一股子不甘和一展胸中抱负的渴望。这是一首咏物诗,借菊花来抒发自己胸中不快。诗句一气呵成,想必提诗作罢之后的那一瞬,黄巢也略感畅快,只是那一刻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真的会“满城尽带黄金甲”吧。

黄巢其人,历史上评价他“粗通文墨,少有诗才”。结合他上面的这首《不第后赋菊》,的确能看得出此人不是不能写诗,不过也的确不是什么行家。因菊花高洁孤傲,最适合用来表明胸中志向,所以古往今来不少诗人都热衷此道。

前有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后有南宋女诗人朱淑贞的“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明明可以写的很多,唯有黄巢,写出了杀气腾腾,愤恨怨怼。确切一定,总感觉别人是咏菊,而他是发牢骚。

原来,他几次应进士科考都是名落孙山,在极度不平之时写下如此诗句。

要知道他家中殷实,世代以贩卖私盐为生。他不愁吃穿,家中请了文武师傅悉心教导,有骑射、马术傍身,加之五岁就能对诗,相比自视一定不低。屡遭落榜的打击,心中有不平之气那是难免,负气之下写下此诗,意思十分简单:给老子等着!

黄巢《不第后赋菊》借咏菊抒领袖情怀,表达起义必胜的信念和美好憧憬。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 (820~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号冲天大将军。 “自古英雄皆解诗”,黄巢就是一个 “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 “解诗”英雄。他精通武艺,也爱读书,能诗能文。科场失利使他透过吏制***看清李唐王朝的本质。

起句“待到”二字意味深长。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正是菊花开放的鼎盛时期。所以诗人热烈企盼的“遍地黄花”盛开是指日可待的。不说“九月九”而说“九月八”,既押韵,也透露出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到来的战斗***。

承句称菊为“我花”,蕴含浓烈的主观情感,菊花即我,我即菊花,正如周敦颐爱莲、林逋爱梅、黄庭坚爱兰,黄巢是对菊花情有独钟,他在另一首诗中似乎把菊写得更加幽寒:“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而字里行间仍满溢对菊的爱怜。“我花”“百花”相对,金菊傲霜盛开,百花遇霜而凋,突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又将菊和百花比作敌我两个阵营,菊花指代起义军,百花象征不耐风霜的唐朝将士。“杀”字既写秋气肃杀,百花凋残,更赞美菊花凌寒独放,压倒百花的英姿。

第三句写菊花绽放的盛景:京都长安,菊花满地,金光闪闪;浓香四溢,直冲云天;花团锦簇,彩绣辉煌。真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国,菊花的盛大节日!“冲天”极写香味之盛,直冲云天,比之“扑鼻”更甚,透露出战斗的豪迈气概;“香阵”化无形浓香为有形香阵,以虚化诗笔写金菊数量之盛;“透”字突出菊香沁人心脾、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浸透长安城之氛围可观可感。原来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和平均主义思想。

尾句用黄金盔甲喻菊,立意独特,是全诗点睛之笔。诗一改陶潜笔下菊花“***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封建文人孤标傲世精神象征的俗套,结合自身生活战斗经验进行奇特想象,写出战斗生活豪迈粗犷、战天斗地的动态美。满城活色生香的菊花披上战斗盔甲,极易使人联想到农民起义军一举拿下长安城的胜利前景,诗人正是借菊花来渲染起义军大获全胜,笑逐颜开的喜悦。

本诗是黄巢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诗以菊抒怀,语言凝练含蕴,想象奇特合理;咏菊而不见一“菊”字,让人看到起义军即将攻破长安的磅礴气势。

问题:如何评价黄巢《不第后赋菊》?


前言

张艺谋曾经有一部电影为《满城尽带黄金甲》, 出自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古体绝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四句的五七言诗都被称为绝句,其中有律诗也有古体诗。古体诗可以押仄韵,可以用邻韵。押韵比律诗宽松许多。黄巢的这首诗押的就是入声韵。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也仿效黄巢做过一首《咏菊》,也是用入声韵,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第2句和第四句也用了杀和甲作韵脚。

黄巢自幼出口惊人,据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黄巢在五岁的时候,就吟过一首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