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意思是: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出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白话释义: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这首词,不得不说起豪放词派代表――苏轼,苏东坡,他的人生充满***,也充满了坎坷艰辛,但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有了异于常人的人生经验,创造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苏东坡的创作这首词的背景,如何用孤鸿自况,和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苏轼,字子瞻,生于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出生于名门苏家,父亲苏洵,更是刻苦努力的代表。
在苏轼21岁时,随着年迈的父亲和19岁的弟弟苏辙进京赶考,当时的主考官,是朝野之中锐意诗***新的欧阳修,小考官是文坛具首梅尧臣,他们反对浮华空泛的文风,主张文以载道的思想。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词是咏孤燕的,却寄托着自己的情思。特点是人而似鸿,鸿而似人,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上片写静夜鸿影丶人影两个意象组合在同一时空,暗示作者以雁咏人的匠心。下片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哀哀无告,却仍择地而栖,不肯苟同流俗。重点写孤雁心有余悸的凄惨景况和坚持操守的崇高气节。透过“孤鸿“的形象,容易看到词人经"乌台诗案“生死劫后,诚惶诚恐的心境以及他充满自信丶刚直不阿的性格。此词寄意深远,气质超脱,风格清新冷隽。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周围是那么宁静幽寂,在万物入梦的此刻,没有谁像自己这样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只孤单飞过天穹的凄清的大雁。
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正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
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
下阕,更是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没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
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髙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作者: 苏轼 (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有一首歌叫鸿雁,
天苍茫
雁何往
是其中一句,偶然看到这个问题,点进来想说几句,夜晚是人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让人静谧思考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睡不着,独自在院落中对着缺月疏桐,没由来的会让人思考自己的内心。
全词基本是一种灰色的、暗淡的失落情调与感怀。。。后面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又表达了作者的孤傲与清高。。。通遍给人的感觉是:作者此时正处在或失意、或落魄、或遭难的人生低谷里,但他的内心又是如此的豁达与清高,不入俗、不低媚、不和污。。。读后令人对作者肃然起敬!。。。是对其高尚人格的崇敬,对人生态度的释然的灵丹妙药。。。更是人生砺练后的最佳决择与表现。。。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原文如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赏析: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