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渠
1.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2.犀甲。
对于这首诗,我也不知道指的是盾还是甲。
良家子
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
“羁靡”错了,正确的写法应该是“羁縻”。
縻,本义是牵牛绳。《说文》:“縻,牛辔也。”《仓颉篇》:“縻,牛缰也。”刘禹锡《因论·叹牛》:“刘子行其野,有叟牵跛牛于蹊。偶问焉,……叟揽縻而对。”引申指束缚。《三国志·魏书》:“吾得居郡一月,以计縻之。”“羁”的本义是马笼头。《广韵》:“羁,马络也。”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也引申指束缚。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为人风流俊美,落拓不羁。”“羁縻”是由两个同义语素组成的词语,合在一起仍然可以表示“牵制;束缚”的意思。《后汉书·南蛮传》:“是故羁縻而绥抚之。”
由“羁”和“縻”的本义,“羁縻”还可引申出“笼络;利用”的含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羁縻”的这一义项也是它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一个义项。例如:联姻一直是政治人物笼络对手、羁縻部属的惯用手法。袁世凯就是一位这方面的高手。(《内蒙古日报》2014年5月26日第10版)上引《是“天降jiàng单于”,还是“天降xiáng单于”》一文中的“羁縻”使用的也是“笼络;利用”的这一义项。不是“羁靡”是“羁縻” - 李学东 - 幸福像花儿一样
当然,“縻”在古代汉语中可以通“靡”,但只限于“耗费;浪费”这个意思,在“牵制;束缚”以及“笼络;利用”这些意思上,两者是毫不相干的。所以,“羁靡”也就无从索解了。
误“縻”为“靡”,当是音同形近之故。
抒发了作者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壮志。
诗一开头就使人感到气势不凡。“白马”“金羁”,色彩鲜明。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这里写马,正是为了写人,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不仅写出了壮士骑术娴熟,而且也表现了边情的紧急。这好像是一个电影特写镜头,表现出壮士豪迈的气概
白马篇
曹植 〔两汉〕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