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北略原文及翻译,明季北略白话文翻译

tamoadmin 诗词欣赏 2024-10-03 3 0

为什么有些人不承认南明这段历史?

1644年,延续了267年的大明被农民军大顺***推翻,俗话说的好,百足之虫,至死不僵,逃亡到南方的宗室、大臣们先后拥立各地的藩王为帝,以延续明朝的国祚,历史上称为南明,有人把这段历史时间定为1644-1661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死为止,共18年,也有人把这段历史时间定为1644-1683年宁靖王朱术桂***,台湾收复,共39年。

南明永历帝的行宫遗址。

南明不管18年也好,39年也好,这段时间共拥立了5位藩王为帝,分别为1644年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的弘光***,仅持续了8个月;1645年在绍兴沿用弘光年号的鲁王朱以海监国,持续不到1年;1645年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的隆武***,仅持续1年;1646年在广州拥立唐王朱聿鐭的绍武***,仅存在1个月;1647年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的永历***,地处偏远,存在15年。

明季北略原文及翻译,明季北略白话文翻译

图为隆武帝朱聿键画像。

起初这些明朝藩王、宗室、遗臣们都想着复兴大明朝,这些奉明朝为正朔的***成为各地抗清队伍的拥护者,但形势的变化使得这一最重要目标越来越模糊,甚至朱聿鐭和朱由榔大打出手,朱以海和朱聿键窝里斗,这几个帝王也昏庸无能、治国无方,残害忠良,起内讧,比如朱聿鐭登基所有人都反对,但他只想过一把皇帝瘾,龙袍都是戏服做的,朱由崧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南京城搜罗秀女等等。

图为云南勐腊,后人纪念李定国的汉王庙,至今一片废墟。

所以非常混乱而短暂的南明历史,饱受后人的责难与非议,南明***口口声声说收复失地、光复大明,但都是一群奸佞小人,搞得乌烟瘴气,很多后人都不愿意承认这段历史,但是在这段时期内又涌现很多抗清义士、有爱国精神的人们,他们前赴后继地投入抗清斗争中,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明又是一段不得不提的历史。

南明***没有合法性啊。人家崇祯留了遗诏传位太子了,(初上未崩时,谕阁札托纯臣辅太子。明季北略卷二十)你朱由崧的继位合法性何在?那时候只知道崇祯死了,还不知道太子死没死啊喂兄终弟及?你朱由崧比崇祯年龄还大(崇祯帝朱由检1611年生,朱由崧1607年生),总而言之,你朱由崧算个什么东西?直接导致,给了多尔衮替崇祯太子荡平篡位逆贼的好理由。(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五十八。)

历史教育理论书目?

基础了解如下。《史记》,汉书,三国志。近代史则有,《清史稿》。明实录。清实录 。现代史。建议你读。《全球通史》。《世界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

钻研古代的话。陈书,隋书,梁书,南齐书南史,北史《东京梦华录》。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等都值得一读。明朝可以读读。季明南略和明季北略。世界的话。推荐你读读。巴尔干半岛简史。和教皇史。陆放翁的《南唐书》。也颇值一读。

李自成为何要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

在李自成看来,崇祯是圣贤明君,大臣们是一帮贪官污吏。他造反也没有称帝,只是称闯王。

如果最后,崇祯肯封李自成为王。他就向崇祯称臣了。但是崇祯不妥协。

百姓也认为崇祯是明君。文人们也认为崇祯是圣主。连清朝也给崇祯点赞。

因为他以为自己要当皇帝呢,给自己留点名声,安抚一下明朝余臣,收买一下人心。

觉得李自成是个好人的都是蠢人。

清军入关还把崇祯埋到十三陵里呢。

康熙皇帝还六次祭拜明孝陵呢。

收买人心懂不懂?

李自成攻破北京三天之后,已经投降李自成了的太监们才在煤山发现了遗体。太监将崇祯尸体和周皇后尸体一起放在芦棚下,大部分明朝官员已经投降李自成,为了和重振划清界限,对崇祯的遗体,不屑一顾,扬长而去。这让李自成大为愤怒。

李自成唯独对在崇祯皇帝尸首前痛哭流涕的李国祯大有好感,并且听从了其建议,将崇祯皇帝以天子的礼仪入葬。《甲申传信录》中说:三月二十四日,“东华门东北首,哭声大震。闯问何故,答曰:‘诸臣及士民、內监请葬先帝’。”李自成答应“葬以帝礼,祭以王礼”。

李自成却亲自下令以天子的礼仪厚葬崇祯皇帝,并且他自己还亲自到祭坛,向崇祯皇帝的梓宫四拜垂泪。李自成安葬崇祯表达了两个意思。

1.崇祯已经死亡,明朝已灭,新朝建立。

2.农民军不是流寇,也懂得华夏礼数。

3.收复明朝遗老遗少的心。

4.给投向官员上眼药,忠君爱国者用,无礼义廉耻者不用,表达了自己新王朝的用人态度。又给自己手下的将领阐明了自己的用人标准,那就是“忠君”

李自成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说明他已经从一个起义军的首领,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准政治家。众所周知,李自成率领贫苦百姓揭竿而起,反抗的就是明朝的统治,而其最大的敌人,便是以崇祯为首的朝廷。

号称闯王的李自成,经过长期浴血奋战,终于攻破北京,而崇祯也自知走投无路,选择自尽。崇祯皇帝之死,宣告明朝的灭亡,农民军的目的已经达到。此后,整个北京陷入了混乱之中,许多明朝官吏被严刑拷打,被逼交出贪赃所获的财产。

这种做法实际上反映出,这支起义队伍并不是很懂政治,而且对形势的判断多有错误,更像是一种得胜后的发泄和复仇。这便注定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很难在北京立足,更谈不上把江山坐稳。

不过,李自成多少还是有些理智的,最起码他懂得伪装,哪怕是照着葫芦画瓢,也真拿表现出了些政治家的本色。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便是最好的表现。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较之于明朝,李自成都是胜利者。此时崇祯已死,明朝灭亡,这样一个死人,对李自成毫无威胁。试想,如果找到崇祯尸体后,对其进行曝尸或施以***,虽然能解一时之恨,却会给世人留下一个凶残暴虐的形象,必然招致骂名。

相反,如果厚葬崇祯,以宽仁大度的姿态来处理前朝皇帝的后事,自然能为自己增色不少。于是,李自成命人为崇祯搭建灵棚,并临时找了块墓地,用以安葬崇祯,称为“思陵”。此时的崇祯,不过是一个道具,只能任由李自成摆布。当李自成懂得厚葬崇祯时,他已经算是一名准政治家了。

所以说,李自成以天子之礼安葬崇祯,是从战略高度做出的安抚人心之策,为的是展现自己宽仁的胸怀,并以此收买人心,为日后登基做准备。不过,由于对整体形势掌控不足,加之过早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李自成还是最终落败了。

明朝的前期用一个字描述,是为“杀”,明朝的中后期用一个字描述,可为“斗”,明朝就是在杀和斗中度过的。

朱元璋要杀遍贪官污吏,用力太猛,***自危。到了明末,官宦集团***不堪,你争我斗,完全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皇帝有力使不出,除了崇祯帝自身的毛病外,官宦集团的***是大明亡国的根源。

李自成曾是明朝驿站的一名小“公务员”,什么是驿站?和***接待处差不多,主要工作就是为明朝的官员出差安排生活、交通等事务的机构,驿站与邮路是古代交通之枢纽,犹如一张巨大的交通信息网遍布全国各地。同时,驿站也是大明朝最为***的机构之一,据明史有关记载,到了明末,大官小吏进出驿站,吃拿卡要者,超标揩油者比比皆是。明朝的官方虽然对接待开支有具体的标准,但是到了明末,标准基本被废弛,驿站成为大小官员揩油的必经之地。

崇祯皇帝显然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于是大力裁撤和整顿驿站,李自成因为丢失公文,处在被裁撤之列。小公务员丢了工作,家里顿时陷入困境,反正是吃不饱肚子,于是就参加了农民起义。没想到命运使然,小公务员在驿站工作马虎,最后却成了农民军的“带头大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崇祯的“干部”最终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

李自成并非一个典型的农民,他是明朝的基层“公务员”,对基层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也算是一枚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这是李自成最终能够领导农民起义的先天性优势和条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明朝的历史,李自成也可谓了然于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朝的皇帝善待前朝遗老遗少是历朝历代的通行做法,这样有利于争取旧朝势力的支持,对于新朝的稳定有百利而无一害,况且,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本身就有“篡取”的味道,反正崇祯已死,以皇帝之礼葬之,可以让旧朝的官宦势力感恩于新朝,从而转向支持新朝。

只是,李自成终归领导的是农民起义,有很大的局限性,仅从起义军的名号可以窥探一二。高迎祥号“闯王”,李自成继承了高迎祥续称“闯王”,见国号“大顺”,就这两个名号的来历,说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明末的社会官宦***,社会风气因为官场风气变得腐朽糜烂,吴晗在《明朝兴亡史》中指出,当时的社会,押妓、***、丧事等等风行,民众处在一种糜烂不堪的状态之中,有一种赌具叫叶子牌,叶子牌中有“碰闯”的牌语,还有大顺,顺和的叫法,而农民起义的名号“闯王”,“大顺”即从此而来。

不过,从李自成以帝礼葬崇祯,表明李自成已经从一个普通公务员成长为了一个具有政治家眼光的农民起义领袖。